《The Bomber Mafia|失控的轟炸》

Ted’s Memo
5 min readJun 20, 2022

--

這是一個關於美國空軍起源的故事

一個關於典範轉移的故事

一個哀傷的故事

一個原本尋求不傷身體的故事。

先求不傷身體

美國空軍起源於一個信念:精準轟炸可以救人。

戰爭絕對無情、根本殘酷、沒有意義,但無可避免。一戰時的壕溝戰如同絞肉機一樣,將交戰的雙方一起撕碎壓爛。所以美國空軍的創始人們開始想像,一個更文明、有序、高貴的止戰方式:精準轟炸。如果我可以將對方的兵工廠全部轟濫,巧婦無米之炊,強韌如德軍沒有子彈火炮,也只能舉雙手投降。

They could swoop down and bomb select targets and bring the enemy to its knees without the slaughter of millions on a battlefield.if we could drop bombs into pickle barrels from thrity thousand feet, we wouldn’t need armies anymore. We wouldn’t need to leave young men dead on battlefields or lay waste to entire cities. We would reinvent war. Make it precise and quick and almost bloodless. Almost.there’s a strong moral component to all this, a desire to find a way to fight a war that is clean and that is not going to tarnish the American reputation as a moral nation, a nation of ideas and ideology and commitment to individual rights and respect for human beings.

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那是一個沒有衛星、沒有GPS定位、甚至沒有微晶片的年代。投彈手要如何從三四千英呎的高空中、以時速三四百公里的飛機上、完成三角函數計算後,投彈命中那個小如綠豆的目標。高空瞬息萬變的風、濕度溫度、雲霧、防空炮火、敵機以及戰場滿溢的腎上腺素都阻礙著你完成使命。

理所當然的是,精準投彈幾乎淪為妄想。常常一場轟炸,可能只有個位數的炸彈命中目標。換句話說,矇著眼丟可能都比較準。

幾經失敗後,美國空軍捨棄這套優雅信條,轉投無差別轟炸陣營。在對日戰爭後期,美軍以燒夷彈飽和攻擊日本主要都市。估計1945年2月23日的一次行動,就燒死了10萬人、夷平了1/4的東京。

美軍的戰略轟炸造成的傷亡比後來的原子彈攻擊還要多,估計大約35萬到90萬的城市平民因此死亡,數百萬人無家可歸。

最終,原本追求減傷、姿態優雅的精準轟炸,演化成無差別的空襲,取代壕溝戰,成了新一代的絞肉機。和壕溝戰不同的是,這次受難的不再侷限於前線的戰士們;更多是大後方的平民百姓。

追求共同毀滅的核彈、氫彈或許最終也會帶來類似的結果。

我們以為核子末日太過駭人聽聞,所以能互相威攝、帶來長遠的和平。更可能是,一時理智線斷裂的指揮官就像鍵盤酸民一樣,明知到下一秒就會後悔,還是義無反顧地按下確認鍵,將那堆會帶來連鎖反應的炎上髒東西send了出去。

歷史的塞翁失馬

美軍的焦土攻勢,加上小男孩跟胖子兩個原子彈的毀滅性打擊,日本如同歷史書所寫的:無條件投降了。

出乎意料的是,部分倖存者反過來感謝組織空襲的LeMay將軍。由於他的心狠手辣重創日軍士氣,日本才得以果斷投降,減少無謂的傷亡。而且,若日本打死不退,很可能迎來共產赤化,成為另一個朝鮮或德國,分裂成兩個意識形態的日本。

this Japanese historian believed : no firebombs and no atomic bombs, and the Japanese don’t surrender, And if they don’t surrender, the Soviets invade, and then the Americans invade, and Japan gets carved up, just as Germany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eventually were.

我其實不確定哪一種比較好:分裂成東西日本,但是少死五十萬人。或者以五十萬人的代價換一個統一的日本。又或者,避免赤化的說法只是自我安慰,歷史不能重來,與其怨懟新盟友,不如從鄰國中找些自我安慰的素材,合理化一番,心裡會舒坦一些?

可以確定的是,加入美國陣營的日本經濟民生快速復甦,一度成為第二大經濟體。這點大概是蘇聯陣營無法提供的。

也或許燒夷彈的以毒攻毒,是深陷於軍國主義的日本,一劑嗆辣卻必要的良藥?考慮到LeMay將軍甚至在1960年代獲頒勳一等旭日大綬章,或許他們真心感謝這陣炙熱的迎頭棒喝?

哎,無論如何還是希望世界和平~

--

--

Ted’s Memo
Ted’s Memo

Written by Ted’s Memo

1984|附中台大|化學品業務|父親|持續在厭世躺平和汲汲營營間游移擺盪|貪婪的文化消費者的消費紀錄

No responses yet